益生元与益生菌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作用
自90年代初以来形形色色的“益生菌”类保健品风靡了整个世界。国外已经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等。国内对益生菌的认知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益生菌产品的存活率是技术的一大难题。
在人体的肠道中栖息着大约近千种,数量高达10万亿,正常的情况下,有益菌也就是益生菌数量占据优势,可以与肠粘膜共同构成一道保护屏障,阻止有害菌、病毒和食物抗原等入侵,还可以刺激肠道的免疫器官发挥更强的免疫功能。并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分泌的各种代谢产物及细菌素等来抑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及外来病菌的入侵,对于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人体许多健康问题都是由体内菌群失衡引起,其决定因素就是体内益生菌的数量,所以可以通过提升体内益生菌的数量,使体内菌群重新达到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一些疾病的缓解和治疗的目的。
益生元
是指不易被消化的食品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市面上应用比较广泛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异麦芽低聚糖等。
作用
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而补充“益生元”的思路则是通过提供有益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有害细菌。
益生元在通过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人体消化而是被肠道菌群吸收,最重要的是它只是增殖对人体有益的菌群,而不是增殖对人体有潜在致病性或腐败性的有害菌。
益生元VS益生菌
1、活性
益生元:非活性物质,以未经消化形式直达肠道,益生元是食品原料所以不存在存活率的问题。
益生菌:活性物质,需经过胃部强酸环境和胆汁的消化破坏考验,最终活着到达肠道才能发挥作用
2、免疫反应
益生元:不被人体吸收,仅能被有益菌利用,不会产生免疫反应。
益生菌:因是外源的活性生物,所以对某些体质人群可能产生免疫反应。
3、机理
益生元:不能直接对机体起作用,而是通过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发挥生理功能。
益生菌:外源细菌,直接作用。
4、“亲生”和“抱养”
益生元:通过内养的方式,培殖自身体内的有益菌群,增殖的有益菌不易流失,无排异,更安全。
益生菌:直接补充外源细菌,无法在体内定殖,吃就有,不吃就没有。
5、制备和储存
益生元:食品成分,对于运输、存放、食用方面没有苛刻的要求,基本不受外界温度影响。
益生菌:对于温度具有很高的要求,温度需在2-8℃范围内,否则益生菌容易死掉,失去活性,从而失去作用,对于生产、运输、储存的过程控制要求很高。
通过口服益生菌的方式除了益生菌的活性难以掌控外,益生菌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标准,经科学研究证明,200亿的活菌才能发挥功效作用,并且长期服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造成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下降,人体肠道易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益生菌依赖症”。所以相比之下补充益生元更加科学有效!